第19集劇情亮點:
案件疑點與方金善的行為:李莫愁和丁威在調查方金良自殺案時,發現其遺書內容異常客觀,缺乏個人色彩,引發對案件真實性的懷疑。進一步調查中,他們注意到方金善手上有疤痕、家中設計獨特以及他從個人賬戶轉出五十萬美金等細節,認為這些信息可能與案件有關,特別是考慮到方金善的財務狀況與其聲稱的經濟困境不符。
譚艾秋與家暴線索:李莫愁和丁威對方金善妻子譚艾秋進行詢問,試圖了解是否存在家暴情況。儘管譚艾秋否認並展示了紀念日蛋糕,但之前整容醫生提供的譚艾秋曾遭受嚴重面部傷害的信息引起了警方的注意。這提示了方金善可能存在暴力傾向,為案件增添了新的視角。
雙胞胎身份混淆的可能性:隨著調查深入,李莫愁推測方金良和方金善作為雙胞胎,可能存在共用身份的情況,尤其是在重新審視目擊證人的陳述後。這一假設挑戰了原有的自殺結論,並促使團隊更仔細地審查所有相關證據,包括兩人生活中的各種細節,以解開謎團。

李莫愁和丁威在遊樂園玩得很開心,從跳樓機下來後,李莫愁有些頭暈,丁威扶著她。看到前面有碰碰車,丁威拉著李莫愁去玩。兩人正準備離開時,一個小女孩突然從他們中間跑過,腿上還有血跡。緊接著一個男人追了過來,丁威趕緊控制住這個男人,李莫愁則叫住了小女孩楚楚。原來,楚楚是因為來例假腿上有血,而追她的男人是她爸爸。
誤會解除後,他們繼續聊天。得知丁威是刑警,那個男人顯得有點不自然,隨後就告辭了。李莫愁覺得這人有問題,建議回去查一下。回到警隊,他們發現這個男人原來是方金善,他的雙胞胎兄弟方金良曾自殺,案子由老嶽負責。老嶽認為自己辦的案子沒有問題,但李莫愁在遺書中發現了疑點。
為了驗證自己的懷疑,李莫愁讓同事們寫遺書並朗讀出來。她指出每個人寫的遺書都有個人風格,但方金良的遺書卻異常客觀,只交代了自殺原因。同事們都覺得李莫愁又給他們出了難題,但她堅持這是必要的調查步驟。老嶽決定親自重新審視這個案子。
李莫愁和丁威再次找到方金善了解情況。方金善透露,弟弟性格孤僻,而他從小就比較粘著他。後來他去做生意,也沾染了一些社會習氣。方金善自信地說他知道弟弟的想法,並問李莫愁有什麼問題。李莫愁解釋說只是例行公事,順便問了一下房子的設計是否出自他手。方金善承認是自己設計的,並展示了手上的傷疤說是以前弄的。
進一步調查中,安然發現方金良死前從賬戶轉走了五十萬美金,這讓大家很疑惑,因為他不是破產了嗎?李莫愁注意到方金善一個設計項目能賺五百萬,遠高於行政部的工資,因此懷疑他轉到行政部的資金有問題。老嶽親自調查,詢問了方金善的項目負責人,並取走了部分設計稿。
跳跳和老嶽還找到了方金善妻子譚艾秋的整容醫生,了解到譚艾秋曾因臉部受傷接受治療。當他們詢問譚艾秋是否有家暴經歷時,她堅決否認,並展示桌上的蛋糕證明夫妻感情良好。李莫愁和丁威回到車上討論,覺得譚艾秋的話可信。回到警局後,他們重新分析案情,結合對目擊證人的再次詢問,李莫愁推測兄弟倆可能共用了一個身份。
通過一系列細緻入微的調查和推理,李莫愁逐步揭開了案件背後的複雜真相。每個細節都可能是解開謎題的關鍵,最終幫助他們接近事實的全貌。在這個過程中,團隊合作和個人洞察力同樣重要,使得整個案件逐漸明朗起來。
第20集劇情亮點:
- 方金善因誤診白血病讓方金良代替自己上大學並照顧譚艾秋,後發現真相揭露後設計報復,最終被李莫愁和丁威解救了方金良,並揭露了其復仇計劃。
- 李莫愁通過調查發現羅一菲有心理學背景,懷疑她利用所學知識操控孟正義,並試圖說服寧致遠合作調查羅一菲是否為幕後真兇。
- 寧致遠雖然對羅一菲有所懷疑,但在面對個人感情與尋找姐姐寧靜被害真相之間掙扎,最終決定幫助李莫愁查明事實真相。
- 在寧靜出事前,有人給寧靜打了五分鐘的電話,經調查發現打電話的人是李輝,此線索可能對方案件的破解至關重要。

譚艾秋告訴病床上的男人自己有事外出,隨後離開。李莫愁等人分別向方金善的同事、老師及周邊人了解情況,得知方金善是個文質彬彬的人。基於此信息,李莫愁推測眼前的方金善並非真正的方金善,並決定前往其別墅尋找線索。在別墅內,老嶽和丁威發現了密室,但裡面除了新裝修的痕跡外別無他物,丁威讓老嶽繼續處理現場,自己先行離去。
不久後,方金善將方金良帶到天台,形勢緊急。李莫愁和丁威發現別墅附近的爛尾樓有異常,趕到時見方金善正欲將方金良推下樓,樓下還有一臺攪拌機。老嶽及時關閉攪拌機,三人合力救下方金良並控制住方金善。面對詢問,方金善解釋自己因白血病誤診錯過了與譚艾秋的感情,且讓方金良代替自己上大學照顧譚艾秋。後來發現自己被誤診時,方金良與譚艾秋已成婚。一次回家途中,方金善目睹方金良對譚艾秋施暴,激怒之下教訓了方金良。為了保護譚艾秋,方金善策劃了一系列行動。
另一邊,譚艾秋駕車到警局門前又折返,躺在某人身旁。李莫愁指出長期共同生活能察覺異樣。她調查出羅一菲曾留學專攻心理學,由於導師去世跟隨導師遺孀學習,因此之前未被查出。李莫愁找到寧致遠告知羅一菲背景,懷疑其操縱孟正義案件。儘管寧致遠質疑證據不足,但在李莫愁堅持下同意合作,回憶起寧靜遇害前後的細節。兩人追溯至寧靜生前接到李輝五分鐘電話,成為重要線索之一。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