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看點
- 夏衍接任務。這段拍得挺有感覺。大半夜,白色恐怖時期,一個電話就把人叫出去。誰都不知道是敵是友。最後見到大人物,領到一個能改變很多人命運的任務。這種從文人到戰士的轉變,是這集的一條主線。
- 兩個陣營搶人。郭沫若要回國,成了香餑餑。國民黨那邊,老蔣因為舊怨不想讓他回來。共產黨這邊呢,把他當成寶貝,覺得他是文化抗日的關鍵人物。兩邊態度一對比,格局高下立判。
- 理想撞上炮彈。結尾那段挺狠的。兩個進步學生,韓大勇和任素寧,因為一篇文章相識。倆人正聊得火熱,充滿對未來的嚮往。結果,日本人的飛機來了,炸彈直接就掉下來了。戰爭的殘酷,一下就拍你臉上了。
開局就是大時代
一首歌,一盤大棋
這劇一上來就把時間拉回了那個特殊的年代。1931年九一八之後,東北丟了。全國上下人心惶惶,都憋著一股火。
鏡頭轉到上海,夏衍、聶耳這幫文化人聚在一起。他們聽著剛做好的《義勇軍進行曲》,一個個激動得眼眶都紅了。這首歌在當時,就是一劑強心針。國民黨那時候還在搞“攘外必先安內”,內戰打個不停。老百姓的日子沒法過。大家急需一點東西來鼓舞士氣。
同一時間,在瓦窯堡,毛委員長和周恩來同志正在開會。他們在下一盤大棋,重新規劃整個作戰方針。他們決定團結所有能團結的力量,搞一個最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毛委員長看得很遠。他分析得很清楚,當前最大的事就是抗日。只有這樣,大陸才有出路。後來,他們給蔣介石寫了封信,想跟他聯手。但老蔣這人,疑心重,還在那兒盤算自己的小九九。
文化人也要上戰場
夏衍接了個神秘電話
說回夏衍。這天深夜,他接了個電話,讓他馬上下樓。那時候上海什麼環境?白色恐怖,特務橫行。大半夜出門,跟玩命差不多。夏衍還是去了。
接他的是一個叫安娥的進步記者。車開了很久,七拐八繞,最後夏衍見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周恩來。這次會面,改變了夏衍的命運。周恩來代表組織,正式任命他當《救亡日報》的主編。夏衍作為一個愛國文人,早就對日本侵略者恨得牙癢癢。他二話不說,接下了這個光榮的任務。
郭沫若回國風波
當時還有個事。大文豪郭沫若想從日本回國。國民黨那邊收到消息,蔣介石直接就否了。為啥?因為郭沫若早年寫文章罵過他,老蔣一直記著仇呢。你看,格局就這麼點。
但共產黨這邊,聽到消息後非常高興。魯迅先生剛去世,文化界需要一個新的領軍人物。郭沫若就是最合適的人選。他們覺得,必須想辦法幫郭沫若安全回國。不久之後,夏衍就親自去碼頭,把郭沫若接了回來。
《救亡日報》誕生
郭沫若一回來,周恩來就親自去見他。大家商量好了,要把《救亡日報》這個平臺用好。它就是一個文化陣地,用來發動全中國人民一起抗戰。李克農、夏衍這些人都是報社的核心成員。
報紙一發行,效果立竿見影。日本叫囂著“三個月滅亡大陸”,這下成了個笑話。街上的報童們跑遍大街小巷,把最新的戰況和抗日的聲音傳遍全國。越來越多的人被動員起來,抗日的隊伍越來越大。
象牙塔外的炮火
兩個熱血青年
故事的另一條線,講的是兩個學生。進步青年韓大勇,在學校裡宣傳抗日思想。他念了一篇特別有感染力的文章,號召大家團結起來,不要放棄希望。
結果巧了。他念完之後,臺下一個叫任素寧的女孩特別激動。原來,這篇文章就是她寫的。韓大勇非常欣賞任素寧的才華,馬上邀請她加入自己的報社。任素寧也很爽快地答應了。
戰爭可不管你浪不浪漫
他倆剛認識,聊得正投機。對未來的理想,對文字的熱愛,一切都顯得特別美好。
就在這時,天空傳來了飛機的轟鳴聲。大家還沒反應過來,炸彈就像下雨一樣落了下來。樓房瞬間倒塌,到處都是爆炸聲和哭喊聲。上一秒還是青春和理想,下一秒就是廢墟和死亡。戰爭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訴了他們現實有多殘酷。
第2集看點
- 南京城破,家毀人亡。日本人打進南京,任素寧的安穩日子徹底沒了。她爸媽把她藏起來,自己被日本人害了。她眼睜睜看著家沒了,成了孤兒。這是她人生的最大轉折點。
- 逃難路上,執筆為槍。跟著難民逃亡,任素寧看到了太多慘狀。小女孩死在她懷裡,遍地都是同胞的屍體。她受不了了,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拿去買了紙。她要寫,把日本人幹的這些事全都寫下來,讓所有人都知道。
- 文化戰線,戰略轉移。夏衍、周恩來這邊也沒停著。上海待不下去了,報社的人和資料緊急撤離。他們決定把《救亡日報》整個搬到桂林去,在那邊重新開闢一個宣傳抗日的文化陣地。
南京淪陷,家破人亡
租界不是避風港
跟你說,這集一開始就讓人心裡發毛。日本人都快打到南京了。任素寧一家搬進了租界。她還天真地覺得,租界裡掛著外國旗子,日本人總不敢亂來吧。
但她爸不這麼想。她爸去過日本,看得透透的。他說,整個日本都瘋了,靠幾個牌子根本擋不住那群野獸。這話說得真是一點沒錯。報紙上日本人還胡扯,說什麼為了“挽救”大陸。她爸氣得直接罵,強盜就是強盜,還裝什麼好人。
藏在床下的倖存者
很快,國民黨軍隊頂不住就撤了。整個南京城就這麼扔下了。任素寧她爸想帶著一家人趕緊跑,可路上全是炮火。根本跑不出去。一家人只能又躲回家裡。
最慘的一幕來了。日本人衝進城裡掃蕩。她爸媽反應快,一把將任素寧塞到了床底下。就這麼一下,救了她的命。然後,外面就沒聲音了。等她爬出來,爹媽都沒了。這幾天,整個南京城就跟地獄一樣。到處都是殺人,到處都是血。這段拍得太壓抑了,我看得拳頭都捏緊了。
筆桿子也是槍
逃難路上的見證
任素寧一個人活了下來。她跟著逃難的人群一起跑。這一路上,她看到的景象比地獄還可怕。日本人見人就殺,燒光搶光。這些事徹底改變了她。
她不再是那個大小姐了。她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換成了紙和筆。白天逃命,躲飛機轟炸。晚上一有空,她就拼命地寫。她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所有罪行都記下來。她拿著寫好的東西去找報社,想出書。編輯看了很受觸動,但說現在兵荒馬亂的,沒人出書。這現實也太打擊人了。
文化人的撤退
另一邊,搞文化抗戰的這群人也沒閒著。夏衍在上海的家被炸了。周恩來和鄧穎超他們也在想辦法。上海的輿論陣地守不住了,必須馬上轉移。
周恩來跟夏衍商量,決定把《救亡日報》整個班底都搬到桂林去。那個地方交通還行,日本人的控制也松一些。他們要在那裡,重新建一個文化陣地,繼續用筆桿子跟日本人鬥。兩條線就這麼並行著,一條是個人血淚史,一條是集體抗爭史。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