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集看點

  1. 雜誌社名字風波。孫泠給新雜誌社起了個名“筆部隊”,結果被一個日本反戰人士鹿地亙給懟了。他說這名字是日本搞侵略宣傳用的,不吉利。這一下就把文化陣地上的矛盾給點出來了。
  2. 刺殺與新生。日本人想幹掉鹿地亙,派了刺客。李克農這邊拼死保護。就在這種緊張氣氛裡,鹿地亙的老婆還難產。最後孩子平安出生,刺殺也失敗了。這生死交織的戲,拍得真夠緊張。
  3. 任素寧奔赴延安。任素寧一直想去前線,這集總算批了。她到了延安,發現那地方雖然窮,但人人精神頭十足。她二話不說,又主動申請去前線中的前線,報仇的心氣兒一點沒減。

聊完大概,咱說說細節。這集好幾個地方都挺有意思。

孫泠的“筆部隊”

我跟你說,孫泠這角色就是個文化人。報社設備被炸了,上頭給補了新的。他立馬就張羅著搞新雜誌。還親手寫了個牌子,叫“筆部隊”。

這名字聽著是挺有勁。用筆當武器嘛。結果牌子剛掛上,就來了個日本人。這人叫鹿地亙。他一進來就說,這名字得改。

原來“筆部隊”是日本那邊搞文化侵略的代號。孫泠一聽就明白了。來者不善,但也不是敵人。他猜這人是日本反戰同盟的。

有意思的是屋裡打掃的大嫂。她一聽見日語就炸了。她家裡人全被日本人殺了。抄起傢伙就要抓“小日本”。孫泠趕緊攔著,任素寧也過來幫忙解釋。你看,這就是當時的真實情況。老百姓的仇恨是刻在骨子裡的。他們分不清哪個日本人是壞的,哪個是來幫忙的。

鹿地亙的生死一線

這條線就更刺激了。日本軍方知道了鹿地亙在桂林。一個叫中野偉平的軍官,直接派了個小分隊來搞暗殺。

李克農這邊收到了風聲。他冒著危險去見鹿地亙。主要是為了開一個反戰會議。要把日本人的罪行都捅出去。鹿地亙也很激動。他說最近老有刺客,多虧了共產黨的人保護他們夫婦。好些同志為了保護他們都犧牲了。

開會那天,刺客真來了。李克農經驗豐富,帶著人硬是把鹿地亙保了下來。

更絕的是,就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鹿地亙的老婆池田杏子要生了。還難產。又是我們的人跑前跑後去請醫生。最後總算母子平安。鹿地亙回到家,看到老婆孩子都沒事,一個大男人抱著孩子哭得稀里嘩啦。這對比太強烈了。外面是槍林彈雨,家裡是新生的希望。

任素寧的新征程

任素寧這條線,是理想主義者的行動。她終於爭取到了去延安的機會。總編輯也挺欣賞她這股勁兒。批准的時候,她眼睛都紅了。

她到了延安,發現跟自己想的不一樣。那地方是真窮。土地也貧瘠。但怪了,那裡的人個個都喜氣洋洋。同志告訴她,因為大家心裡有希望。

任素寧沒被艱苦條件嚇倒。她聽說延安要派人去前線報道。立刻又舉手報名了。她就想親眼看著日本人被打敗。為父母報仇這個念頭,是她所有行動的動力。這姑娘,真是個狠人。

  1. 戰場“洗禮”。任素寧第一次直面戰爭。她不是在後方看報紙,而是親眼看著年輕的生命消失。這種衝擊力巨大,讓她徹底明白了戰爭的意義。
  2. 奪命相機。為了拿回記錄真相的相機,她把自己的命都豁出去了。躲在門後,手裡攥著一把醫用剪刀,準備跟鬼子同歸於盡。這一段緊張到我手心都出汗了。這不只是一臺相機,這是她的責任。
  3. 新戰線開啟。故事線從前線轉回桂林。我方準備成立文藝界的抗敵協會,要把筆桿子也變成槍桿子。同時,一個身份複雜的潛伏人員劉翰曹也浮出水面,給後面的劇情埋下了鉤子。

前線不是請客吃飯

說真的,這集大部分時間我的心都懸著。任素寧這條線拍得太真實了。

記者的戰場初體驗

任素寧跟著部隊上了前線。之前她可能覺得戰爭就是報紙上的文字。現在不一樣了。她每天看到的都是真人。活生生的人在她面前被炸傷,甚至死去。醫療條件差得要命,有時候醫生什麼也做不了,只能看著。這對她一個拿筆桿子的人來說,太殘忍了。

我軍打得很頑強。頂住了敵人兩次進攻。但彈藥很快就見底了。最後沒辦法,只能上刺刀肉搏。任素寧和另一個記者在隊伍裡,槍都不會用,只能眼睜睜看著。她天天哭。但她也從受傷的戰士嘴裡,聽到了更多故事。知道了日本人有多壞,也看到了我們的戰士士氣有多高。大家都在互相打氣,就是要幹翻小日本。

毒氣彈和一把剪刀

最要命的來了。日本人不講武德,直接用了毒氣彈。我們的傷亡一下就大了。部隊只能趕緊轉移傷員。亂哄哄的撤退裡,任素寧把相機給搞丟了。

等到了安全地方,她一摸口袋,相機沒了。她當時腦子一熱,立刻就往回跑。那可是記錄鬼子罪證的東西。她必須拿回來。可她剛找到相機,鬼子就衝進了院子。

她趕緊躲在門後。手裡能當武器的,只有一把醫用剪刀。她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幸好!我軍的戰友發現她不見了,及時殺了回來,把院裡的鬼子都解決了。任素寧這才撿回一條命。

回到後方,新的陣地

從前線回來,任素寧整個人都變了。

“英雄”歸來

任素寧帶著這些冒死拍下的資料回了桂林。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李克農讓她給後方的同志們講講前線的故事。她講了自己在延安學到的信仰。也講了前線戰士們是怎麼拿命去拼的。在場的人聽完,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一樣,精神頭完全不一樣了。

文化抗戰和潛伏者

前線在打仗,後方也不能閒著。桂林這邊,我黨準備搞一個文藝界抗敵協會。說白了,就是文化抗日,用筆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

這時候,一個叫劉翰曹的人出現了。這傢伙身份不簡單。他是戴笠那邊的人,在廣西潛伏很久了,一直沒得到重用,心裡一肚子怨氣。對於這個協會,他態度很曖昧,不支持也不反對。白崇禧身邊的謝秘書覺得這個人能爭取過來。於是悄悄把他的名字放進了協會的候選名單裡。這下,後方的水也開始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