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集看點

  1. 文化界的狂歡與團結。第31集裡,桂林的抗日話劇節辦得是真風光。國共兩黨的人都來了,李濟深、蔣經國這些名字都出現在名譽會長名單上。舞臺上,演員們激情澎湃。舞臺下,坐滿了人。這種團結一致對外的場面,是這劇裡難得的高光時刻,看著都讓人提氣。
  2. 沈雁冰的離去。這段拍得特別傷感。老沈在病床上昏迷,覃英守在旁邊心都碎了。朋友們圍著他,唱起話劇裡的歌,想喚醒他。最後人還是走了。周恩來派人送來慰問信和撫卹金,覃英含著淚給丈夫的遺像念信。這種戰亂年代的生離死別,最戳人心窩子。
  3. 桂林大撤退。氣氛急轉直下。前線一崩,桂林就成了下一個目標。蔣委員長為了保存實力,不派援軍,把人氣得牙癢癢。夏衍他們當機立斷,勸地方官趕緊發疏散令,帶著文化界的骨幹們逃難。看著他們倉皇離開奮鬥過的地方,再聽到桂林淪陷的消息,那種無力感和沉重感,屏幕都快裝不下了。

一場煙火,一場空

第31集給我的感覺,就是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看,然後再親手把它打碎。前半集有多熱鬧,後半集就有多淒涼。

難得的好日子

開頭那段,氣氛真的好。劉翰曹那個絆腳石終於被挪開了。夏衍他們這些文化人憋著一股勁,要在桂林搞個大的。他們計劃聯合好幾個省一起演抗日話劇。這事聽著就難,但夏衍有底氣。他說我們有統一戰線這個法寶。

很快,組織上就給了回信。周恩來不僅同意,還出了個高招。他建議把國黨那邊有頭有臉的人物都請來當名譽會長。夏衍拿到名單一看,蔣經國、李濟深的名字都在上面,當時就激動了。這操作太妙了,直接把團結抗日的旗幟舉到了所有人面前。

後面的慶祝大會,那場面叫一個壯觀。桂林有名的文人墨客幾乎全到了,座無虛席。李濟深帶著他的人,滿面春風地坐在臺下。這次活動搞了一個月,上萬演員參與,連外國記者都看傻了。那段時間,桂林就像一個文化中心,閃閃發光。

朋友,走好

可好日子總是不長久。鏡頭一轉,就到了醫院。沈雁冰病倒了,已經昏迷了好幾天。覃英守在床邊,看著丈夫憔悴的樣子,心如刀割。她滿腦子都是他以前生龍活虎的樣子,對她和孩子有多好。

夏衍帶著朋友們來看他。有人提議,給他唱一段話劇裡的歌吧。歌聲響起,大家眼圈都紅了。這歌聲裡有希望,有理想,可病床上的人再也聽不見了。

沈雁冰最後還是走了。安娥帶著周恩來的信來慰問。信裡除了嘉獎,還給覃英撥了一大筆生活費,足夠她帶大三個孩子。覃英拿著信,一字一句地念給丈夫的照片聽,眼淚止不住地流。戰爭年代,一個家庭就這麼碎了。

夢醒時分

個人的悲傷還沒過去,更大的災難就來了。衡陽保衛戰打了一個多月,守軍快撐不住了。可老蔣那邊就是不增兵,說要保存實力。這消息傳到桂林,有點門路的人都開始悄悄撤了。大家心裡都明白,衡陽一丟,下一個就是桂林。

當地的父母官急得直跺腳。眼看日本人要打過來了,自己人還在內耗。他知道,再這麼下去,桂林百姓就要遭殃了。

這時候,夏衍和李任仁找到了他。他們勸他,別猶豫了,趕緊下令疏散市民。這位官員也算有良心,立刻就發佈了“疏散令”。

於是,一場大撤退開始了。夏衍、安娥帶著一大批文化精英和愛中國人士,在日寇進城前逃了出去。他們在路上聽到了桂林淪陷的消息。無數無辜的百姓死在了日本人的刀下。每個人的臉上,都是說不出的沉重。剛剛還繁華無比的文化名城,轉眼就成了人間地獄。

第32集看點

  1. 周恩來給夏衍“充電”。大家因為桂林淪陷士氣低落,周恩來幾句話就把大家的心氣給拉回來了。他告訴夏衍,別光看失去的,要看保住的。然後直接派新任務,讓他去重慶的文化圈裡搞事情。
  2. 夏衍和潘公展的第一次過招。夏衍想見潘公展,潘公展躲著不見,讓門衛撒謊。夏衍看穿了,但他不生氣。他假裝要走,還說以後再也不來打擾了。這一下就把潘公展給拿捏住了,逼得對方只能出來賠笑臉。
  3. 延安的“特產”攻勢。林伯渠在重慶請客喝茶,帶了一堆延安自己產的東西。有大紅棗,有好用的火柴,還有結實的布料。國黨那邊的人一看,心裡就開始犯嘀咕了。原來延安那邊日子過得這麼好,能自給自足。

重慶的新戰場

別喪氣,有新活兒幹了

一開場,氣氛就不太對。夏衍他們剛到重慶,一個個都垂頭喪氣的。你想啊,桂林剛丟,誰心裡都不好受。

這時候周恩來看出來了。他沒說太多安慰的空話。他直接告訴夏衍,別老想著桂林那事兒。他說,桂林淪陷前,你們轉移了多少文化骨幹。這些人就是以後新大陸的寶貝。這事幹得漂亮。

周恩來的話就像一針強心劑。他讓大家明白,現在不是唉聲嘆氣的時候。前面還有更重要的仗要打。必須振作起來。夏衍聽完,心裡那股勁兒又回來了。

目標,潘公展

周老板派活兒了

打完氣,周恩來馬上就給夏衍派了新任務。他讓夏衍去見一個人,叫潘公展。

這個潘公展當時在重慶管文化宣傳,權力不小。重慶當時的文化圈子亂得很,分成左、中、右三派。大家都在用筆桿子打仗。周恩來的意思很明確,我們得有自己的聲音。他讓夏衍發揮特長,去把輿論陣地給搶過來。

夏衍二話不說就接了任務。他馬上開始蒐集資料,特別是這個潘公展的背景。他發現這人是個老狐狸,特別滑頭,喜歡在背地裡搞小動作。對付這種人,必須得拉攏一切能用的力量。

第一次交手

夏衍還找了郭沫若幫忙。郭沫若也在重慶,兩個人見了面,互相搭了把手,事情就好辦多了。

第二天,夏衍就直接上門去找潘公展了。巧的是,潘公展坐車回辦公室,正好在車裡看見了走在路上的夏衍。他立馬就懂了。於是他悄悄告訴門衛,不準讓夏衍進來。

夏衍到了門口,門衛跟他說潘公展剛出去。夏衍心裡跟明鏡似的。他知道潘公展就在樓上。這老小子以前在桂林跟他們有過合作,現在看風向變了,就急著撇清關係。

夏衍沒發火,也沒硬闖。他只是淡淡地跟門衛說,我就是來看看老朋友。既然他不想見,那就算了。以後我做任何事,都不會再來打擾他了。

這話傳到潘公展耳朵裡,他坐不住了。他怕夏衍在外面鬧起來,把事情搞大。他更怕夏衍真的一刀兩斷,以後在文化圈裡跟他對著幹。他趕緊從樓上下來,滿臉堆笑,說全是誤會。他還特別熱情地親自把夏衍送到辦公樓外面。

這一幕,正好被一個國黨的人看見了。這人跟夏衍在桂林就有過節。但他現在職位沒潘公展高,潘公展也瞧不上他,所以他只能幹看著。夏衍這一招,不僅逼出了潘公展,還順便噁心了一下對頭。

延安的“土特產”外交

另一邊,延安也沒閒著。林伯渠在重慶組織了一場茶話會,把文化圈的名人都請來了。

會上,從延安來的同志帶來了很多土特產。有特別好用的火柴,又大又紅的棗子,還有料子很實在的布。這些東西都發給了在場的國黨人士。

他們拿到手一看,心裡就活泛了。聽著延安來的人講,這些東西都是自己生產的,那邊現在豐衣足食。再看看自己這邊什麼都靠外面,物價飛漲。這麼一對比,很多人心裡都開始嚮往延安了。